發展心理學研究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幫助人們走上積極的發展軌道,過上健康、成功🧑💻、幸福和有意義的生活。
很多同學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覺得大學生活一定很有意思🏹,不過真正上大學以後就覺得沒什麽目標了🙇🏿♀️。整天不是吃就是玩 ,短時間還可以🎅🏽,時間長了就覺得很沒意思,甚至陷入迷茫之中💻。
大學時期的生活,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。在這極其寶貴的年華裏🥮🫛,怎樣度過才能算最有效💇🏿♀️?怎樣才能充分地利用這幾年的寶貴光陰?待學業完成後🕶,自己究竟會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🫷🏿😁?大學生們應該以什麽樣的心態面對即將展開的燦爛人生?
首先,小編認為大學生們應盡早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。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中將人生奮鬥分為三種境界👨⚕️👏🏻:第一種境界是“昨夜西風凋碧樹🤦🏻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”;第二種境界是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”;第三種境界是“眾裏尋她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”。
細細品來,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包含了確立人生目的、產生意誌、鍛煉毅力、充滿信心🐏、刻苦奮鬥,苦盡甘來最終達到目的的過程。
對於一個人來說,無論他幹什麽,首先要有其目的並且想要達到它,這就是意誌行動的開始🧛🏼♀️。而與達到目的的堅毅誌向相結合的清楚的目標🦔,又是意誌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。為了使一個人的意誌獲得發展,就不應該滿足於模糊不定的憧憬和朦朧的向往🫲🪤。我們需要明確:行動的結果可能是什麽和應該是什麽🫃🏻,換句話說,達成的目的究竟是怎樣的? 所以🐄,在大學裏,對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應當確定得越早越好🙂。
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,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👨🦼、學歷、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,調查結果如下:
3%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⭐️🧗🏻,25年來👩🚀,他們從未改變目標🚤,總是都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的努力,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,他們中不乏創業者、行業領袖👩🏻🚀、社會精英。
10%的人有清晰的短暫目標,這些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🆚。他們的共同特點是😣🙆🏻♀️:不斷完成預期的短期目標👨🏻🎨,生活狀態步步上升。25年後他們成為了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,如醫生🎬、律師🤾🏿♀️、工程師、高級主管等📞。
60%的人目標模糊,他們能安穩的生活與工作,但都沒有什麽特別的成績。
27%的人25年來都沒有目標🧙🏻♂️,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,生活過得很不如意,常常失業,靠社會救濟。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🤸🏽♂️🔡,抱怨社會,抱怨世界。
根據以上結果,調查者得出結論:目標對人有巨大的導向作用。
其他研究也表明,擁有人生目的會帶來多方面的積極結果:人生目的能夠帶來更多的良好狀態;對消級狀態和消級發展結果具有防禦、應對作用;能促進個體的積極發展;有利於個體去的更高的成就💅🏼。
鐘南山:生活有目標的人更長
2015年鐘南山在一次講座中談及:生活有目標,長壽幾率高🚵🏽。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追求,這對於一個人的健康生活是非常重要的。一些人在退休後還堅持工作,不僅活得很開心🤽🏼,身體也很好,但是退休後無所事事的人身體就不如前者了。有一個追求的目標,一切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服務🤚🏽🚴♂️,那麽周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為然了💘。
新學期,從“心”開始🤹🏿,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吧,這個目標要能指揮你的思想,釋放你的能量,激發你的希望📞。